中國印刷業發展現狀分析(2012年)
我國印刷業
作為新聞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取得了持續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印刷總產值年均增長
19.3%,遠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11.2%的增長率。2011年,印刷業總產值占我國新聞出版業總產值的57.8%。印刷業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
力軍,不僅維護了意識形態安全,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而且發展成一個為經濟社會發展“穿衣帶帽”的重要產業。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準確把握印刷業當前發展形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保持我國印刷業實現持續、健
康、科學發展,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此,新聞出版總署印刷發行管理司和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在匯總印刷業2011年有關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對印刷業現狀、特點、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發展建議,以供參考。盡管我們在分析過程中力求做到客觀和嚴謹,但受掌握資料數據、認知水平以及研究能力的局限,缺點與不足在所難免,懇請批評指正。
一、印刷業總體情況
(一)印刷企業情況。
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各類印刷企業102484家,同比下降1.8%;從業人員356.67萬人,同比減少2.7%;印刷總產值
8677.13億元,同比增長12.59%;資產總額9256.66億元,同比增長9.96%;利潤總額739.87億元,同比增長8.31%;對外加工
貿易額680.09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6821家,印刷總產值1313.94億元,同比增長0.94%:包裝裝潢印刷企業
47377家,印刷總產值6318.77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他印刷品印刷企業44868家,印刷總產值708.51億元,同比下降15%;專項
排版、制版、裝訂企業2676家,印刷總產值77.32億元;專營和兼營數字印刷企業799家,印刷總產值39.74億元。
(二)印刷設備及器材情況。
1.印刷設備情況。
據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對全國68家重點印刷設備制造企業的統計,2011年,實現總產值約78.13億元,同比增長16.06%;銷售
收入74.52億元,同比增長10.17%:利潤總額6.15億元,同比下降3.98%。其中,72%的企業銷售收入較去年有所增長,但利潤增長的企業僅
占總數的51.5%,而虧損的企業則占總數的19.1%。
2.印刷器材。
(1)紙及紙板。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2011年,國內紙及紙板生產量9930萬噸。同比增長了7.12%,消費量9752萬噸,同比增長6.31%;人均年消費量為73公斤(13.40億人)同比增長7.35%,其中,出版印刷用紙方面,據統計,2011年,全國出版印刷圖書、期刊、報紙、折合用質量717.01萬噸,同比增長5.58%。
(2)膠印版材。據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統計,2011年,國內膠印版材使用總量為2.59億平方米,其中,CTP版的使用量為1.17億平方米,占使用總量的46%。
二、2011年印刷業發展新特點
(一)我國印刷業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2011年,印刷業總產值達到8677.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6%,高于同期國民經濟9.3%的增長率,整體規模已經接近全球第二位。同
時,全行業資產總額增長10%,利潤總額增長8.3%,企業數量減少1.8%,從業人員減少2.7%,在企業數量、從業人員數量均減少的情況下,總產值和
利潤總額仍然快速增長,這表明,我國印刷業的集約化程度在不斷提升,同時,反映出我國印刷業發展的態勢良好,總體上仍在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上。
(二)規模以上企業績效大幅提升。
近年來,在加大調整結構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多種措施推動下,我國印刷業規模以上重點印刷企業(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業績已經凸顯出
來。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重點印刷企業2439家(其中,25家印刷企業被授予國家印刷示范企業稱號),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2.4%;規模以上重點印
刷企業的總產值為4396.9億元,占金行業總產值50.7%,比去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印刷企業的數量快速增長,占全行業總產值的比例持續提
升,這表明規模以上重點印刷企業的整體實力在不斷增強,已逐漸成長為我國印刷業發展的主力軍。
(三)長三角等地區比較優勢明顯。
多年來,珠三角是我國印刷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其印刷總產值占全國的近20%,對外加工貿易一直占全國的70%以上。2011年,由于受世界經
濟增長放緩、匯率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廣東省印刷業對外加工貿易額減少近17%,但同時,上海和江蘇的加工貿易卻增長迅速。其中,上海印刷業對
外加工貿易額為69.6億元,增長50.5%,江蘇省印刷業對外加工貿易額為80.7億元,增長46.2%,帶動全國對外加工貿易總額上漲2.9%。這表
明我國印刷業對外加工貿易開始由集中于珠三角,逐步向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共同發展轉變。
(四)綠色印刷實施取得重要成果。
實施綠色印刷是新聞出版系統貫徹國家環保戰略、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自覺行動。綠色印刷實施兩年來,在促進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惠及社會民生
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據估算,印刷企業因實施各項環保措施,能耗及材料綜合成本每年減少約5億元;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排放每年減
少排放總量的約1.5%;綠色印刷認證企業數量(160多家)目前只占全國0.15%,但其產值卻占到了全行業的4.5%;2012年中小學秋季教科書共
1000多種、2億冊采用了綠色印刷,全國一半以上中小學生至少人手一本綠色印刷教科書。下一步,將逐步推動涉及公共文化服務的印刷產品實現綠色全覆蓋。
(五)數字印刷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據統計,2011年,全國有數字印刷企業799家,其中,專營數字印刷企業144家,兼營數字印刷企業655家,生產型數字印刷機裝機總量
2145臺。專營企業數字印刷產值為11.51億元,兼營企業的數字印刷產值為28.23億元,兩者合計39.74億元,占印刷業總嚴值0.46%。我國
數字印刷起步較晚,近兩年增速較快,但與美國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說明,當前推動數字印刷發展的主要是傳統印刷企業,數字印刷還具有廣闊
的發展空間。
(六)印刷園區聚集引領作用顯著。
建設印刷園區是推動行業集約化發展,加快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目前,全國有16個省(區、市)共建成印刷園區66個,總投資212.7億
元,入駐印刷企業964家,印刷總產值259億元。園區內印刷企業數量雖占全國0.9%,卻創造了全行業3%的產值。2011年園區總產值增長率為
19.2%,遠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和引領發展的作用明顯。特別是上海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發展迅速,總產值由2010年的
2.8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6.5億元,增長了2.3倍,并且還在快速增長。
三、印刷業存在問題
一是集約凝聚程度較低,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目前,盡管我國印刷行業已經涌現了一批初具規模和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但是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在規模、效益、核心競爭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大的不強、小的不精,的問題依然突出,行業內企業間競爭遠多于協調合作,導致行業內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狀況難以得到根本改變。
二是自主創新投入不足,素質潛力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數印刷及設備器材生產企業在市場中過分依賴成本優勢和低價競爭策略,技術和管理創新上投入不足。致使國產印刷設備與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相比,在科技含量,質量穩定性等方面有明顯差距,同時,印刷企業警遺缺乏高素質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職業技能培訓以及資質認證體系有待完善;企業在內部管理、資本運營、國際貿易等方面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四、印刷業發展建議
受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變化,以及印刷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影響,我國印刷業在經過高速發展階段后,已進入調整轉型時期。從細分領域看,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電子媒體的快速發展,將進一步擠占傳統出版物印刷市場份額;商業印刷以及包裝印刷的消耗量與人均GDP密切相關,預計將維持較為穩定的增長速度;從印刷產業鏈兩端延伸出來的創意設計、個性化印刷和物流服務為主導的新型印刷業態,將獲得更多的市場和發展空間。我國印刷業整體將保持較為穩定的發展速度。就如何在發展過程中較好的解決我國印刷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快綠色印刷實施,大力調整結構。
充分發揮政府在實施綠色印刷方面的主導作用,積極擴大綠色印刷實施范圍,利用市場約調節機制,促使企業在奇形和無形力量的引導下,主動加大綠色環保技術的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生產環境,向綠色印刷企業轉變’從而促進印刷業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二)培育優勢骨干企業,增強競爭能力。
為規模以上重點印刷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具有引領輻射作用的國家印刷示范企業。加強對印刷產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引導各地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區域優勢,打造有特色、有潛力的印刷產業園區。
(三)加大創新改造投入,促進轉型升級。
加大對創新方面的投入,重點抓好“數字印刷和印刷數字化重大工程”和“綠色環保印刷體系建設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以重大項目帶動印刷裝備、技術的研發和改造,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促進印刷業轉型升級。
(四)完善行業監督管理,創造健康環境。
政府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調節和市場監管,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和退出政策,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為印刷業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上一篇
下一篇